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漲破6.50關口,續創2018年6月以來新高。
相關報道:
近期人民幣匯率再次大幅升值,專家普遍認為中長期來看人民幣匯率仍然有一定的上升空間。
在近期數個交易日里,人民幣匯率接連創出近兩年半最高值紀錄:12月4日在岸人民幣和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分別觸及6.5272和6.5023;12月7日離岸人民幣再度沖高至6.5018,兩者相較于5月末時的年內低點,在半年左右時間里均收獲了超過9%的漲幅。
復旦大學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王堯基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表示,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走強,并于近日創兩年半以來的新高,其主要原因是中美兩國抗疫形勢以及經濟恢復情況的巨大反差,以及美國無節制的美元寬松政策。
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讓海外資本加碼人民幣債券的意愿增強。中央結算公司發布的11月債券托管量最新數據顯示,11月境外機構的人民幣債券托管面額達到27663.36億元,環比增加836.6億元,同比漲幅達到47.88%,實現連續24個月增持。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與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在日前公開場合談及人民幣短期升值趨勢對于中國經濟的影響時,二人均認為有弊有利。盛松成說,升值對于出口是不利的,對進口是有利的,這是最表面的現象,還有更深層次的問題;人民幣升值背景下,應該減少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的占比。管濤也表示,從民間部門來看,人民幣升值有利于降低我們的對外凈負債的負擔。
王堯基告訴本報記者,對于人民幣匯率的持續走強,央行應繼續采取順勢而為的策略。但是,如果出現人民幣匯率短期急劇上升的態勢,央行就有必要進行調節性干預。
事實上,官方已對近期人民幣快速升值作出反應。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下調為0。全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也發布公告稱,陸續主動將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模型中的“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
長江商學院教授李海濤在其撰文中指出,從過去經驗來看,央行每次調整遠期售匯準備金率都會對應匯率短期橫盤調整,調整時間一般在60~90天,所以這次央行調整遠期售匯準備金后,預期匯率有一個60—90天調整期,預期在6.60—6.80震蕩。
展望未來,專家普遍認為,人民幣匯率并不存在大幅貶值的基礎,人民幣在長期、甚至中長期,是升值趨勢。王堯基認為,人民幣匯率升值的總體走勢仍將延續,直到中美兩國抗疫形勢及經濟恢復的反差明顯減小、美元寬松政策明顯收斂。預計過了這個階段之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才會步入真正的雙向波動階段。(來源:中國經濟新聞網)